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啊?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如何计算的,公式是怎样的?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 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什么意思?
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在消费中所用于食品支出的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通常来说,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会相对减少,因为人们在可以承担更多的支出时,会选择购买更多的非生活必需品,例如豪华品牌的服装、电子产品以及旅游等。
因此,恩格尔系数一般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家庭的经济水平以及消费结构。
通常认为,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越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较为多元和丰富。
反之,恩格尔系数越高则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低,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什么的?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所占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贫富程度。
具体是指一个国家居民的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个人总的消费支出额的比例。恩格尔系数是依据恩格尔定律而提出的,以统计学的方式得出相关结论,即一个国家越富裕,该国家的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越小,而相反的,一个国家的居民越贫穷,则该国家的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越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m6.cn/post/2372.html